原标题:红网专访丨县域经济如何跳出“内卷”,做大蛋糕?
(资料图)
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琳。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公然 朱丽萍 实习生 米梦瑶 长沙报道
作为国家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的兴衰关乎全局。
正是因为县域经济如此重要,8月7日、8日、11日、22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围绕县域经济,冒着酷暑在半个月内调研了株洲醴陵、益阳桃江、湘西古丈、永州江华4个县(市),足迹遍布三湘四水。8月28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又联名召开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一时间,县域经济搅动舆论场,牵动社会目光。
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琳长年关注研究县域经济,有很多心得体会。她告诉记者,每个县(市)都有自己的资源禀赋和特色,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要跳出低水平盲目模仿别人的“内卷”,走上高度分工合作的“链式”发展之路,用集群效应共同做大蛋糕。
长沙县。
县域经济“压舱”,经济大盘才稳
李琳的观点是,县域经济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压舱石”。
湖南由122个县市区构成,其中有86个县(市),超过七成的湖南人住在县域,县域面积占全省九成,县域在人口版图和地理版图占据大部分。在全省经济版图中,2022年全省县域GDP突破2.6万亿元,在全省经济总量中超过了“半壁江山”。
如果说以上数据显得抽象,那么在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县域经济更显分量。
“稳就业要靠县域经济。因为分布在县域中的很多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需要的劳动力很多,能为稳就业提供更多岗位,所以保民生保就业离不开县域经济。”李琳说。
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博导刘茂松教授也认为,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从改善民生看,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县城已成为承载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进城落户的主阵地。
株洲渌口区经济园区。
湖南正在打造“三个高地”。在李琳看来,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都离不开县域的支撑和配套。
李琳举了一个例子。湖南提出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吸引更多企业研发总部入驻长沙。那么其制造环节可以放到周边县域去,为长沙腾出更多总部经济的发展空间,通过“腾笼换鸟”,提升长沙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与县域形成梯级分工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链”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梯级分工就是一种“链式”发展。
走自己的路,让大家的路都好走,这是“链式发展”方法论。根据自己的优势,承担不同角色,进行差异化竞争,比起在同一拥挤赛道拼成本、拼投入,最后打得“头破血流”,委实更高明。
李琳回忆,曾经,县域经济发展靠大量物的投入来拉动,那时县域经济靠简单模仿城市产业发展,产业重合度较高,在市场竞争中就出现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也迎来拐点,从低水平的粗放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根据李琳观察,县域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绕不开“链式”发展之路。
李琳解释,现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很难布局在同一个县,需要多个县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依托产业链进行跨区域合作,实现县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比如一辆汽车由一万多个零部件组成,产业链很长。其中,科技创新能力强、人才优势明显的县域,可以布局产业链的关键节点或链主企业,那些用地面积大、科技含量不高、需要劳动力多的零部件生产,可以放到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县去。
山河智能。
事实上,在这方面,湖南有很多成功案例,最典型的是工程机械产业。
长沙县拥有三一重工、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头部工程机械企业,县内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很难再布局大量配套企业。于是,湖南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建到了邻近长沙县的汨罗市,成为全省首个跨市州合作的“飞地工业园”,实现县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分工合作。
2022年,湖南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实现技工贸总收入约102亿元,同比增长33%。工业税收入库连续3年跃升,2022年突破1亿元大关。
跳出“内卷”,做大蛋糕
走别人的路,可能会让自己无路可走,不如走好自己的路,共筑康庄大道。
县域经济靠简单模仿别人发展,“内卷”之路只会越走越窄,最后走进死胡同。发挥自己的优势,善于分工合作的县域,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雨溆工业园。
2019年,韶山市联合长沙市雨花区建设长株潭首个“飞地园区”——雨韶产业园。之后,溆浦县又与雨花区联合打造雨溆工业园。“飞地园区”在双向奔赴下,合作的种子越来越多。截至今年6月,雨韶产业园5家入园企业全部实现投产;雨溆工业园已有13家企业入驻。
2022年7月,位于湘鄂交界处的桑植县,与地处省会的长沙县共建“飞地经济”产业园,小县城与大都市共舞,双方在创业孵化、劳务协作、产业承接、对外贸易等领域展开合作。
所谓“飞地园区”,是指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以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合作机制,在异地共建或托管等方式建设工业项目,形成优势互补、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园区。
李琳表示,“飞地园区”是引导县域经济走向“链式”发展的一个理想载体,安徽近年来能融入长三角地区快速发展,“飞地园区”和“飞地经济”功不可没。
此外,通过建设区域品牌来引导县域之间的合作也是可行举措。李琳说,2020年,湘赣边县域围绕“红色情怀,湘赣味道”品牌形象,打造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公用品牌“湘赣红”,很具代表性。
记者了解到,浏阳大围山梨、炎陵黄桃、攸县香干等400款湘赣边县域的特色优质农产品,被冠以“湘赣红”品牌,年产值近30亿元。
李琳认为,没有合作的竞争,只是在分蛋糕,而“链式”发展则是在共同做大蛋糕。蛋糕不大,再怎么分,得到的可能是蝇头小利;只有把蛋糕做大,才有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源头活水,生生不息。(吴公然 朱丽萍 米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