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期著名投资人巴菲特买入短期美债,另一位对冲基金大鳄比尔·阿克曼却选择做空长期美债。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也给市场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债券市场上,什么是驱动投资者的核心因素?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巴菲特和比尔·阿克曼的投资策略并不矛盾。秉持“现金为王”理念的巴菲特主要利用类似3个月期限的短期国债进行现金管理,比尔·阿克曼则是在预期美国通胀将长期处于高位的背景下,通过做空30年期美债来下注长端利率将逐阶上行。

国际清算银行近期发布的一篇文章《The demand for government debt》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债券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的流转。报告研究显示:(1)不同投资者对新发行政府债务的需求弹性不同;(2)私人部门对债券收益率波动的反应更大;(3)经测算,当8年期债券市场收益率出现10个基点变化时,非央行参与者将吸收2,150亿美元的量化紧缩(即“缩表”)规模;(4)外国私人投资者及商业银行在国债市场上将发挥更重要作用。

从某种角度而言,长端美债收益率已经在定价未来可能的快速“缩表”。从这个角度而言,即使美联储未来可能降息,但随之进行的“缩表”也会阻碍美债收益率的下行幅度。

往前看,即使“缩表”会对债券市场造成一定扰动,在量价两端的互相作用下美债收益率始终会维持一个动态平衡状态。换言之,只要长端国债收益率足够高,私人部门将会“更加积极”为“缩表”买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