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替孩子游戏升级,亲子关系的另一种解法

原标题:家长替孩子游戏升级,亲子关系的另一种解法

近日,一个名为《退网一年,我妈把我的号干到了119级》的视频登上多个平台的热搜榜,让人们对亲子关系有了新的思考:不禁止、甚至跟孩子一起玩游戏是父母对孩子的放纵还是理解?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有了种新的“打开方式”?

很多网友在视频下留言,对UP主能有这样的妈妈表示羡慕。此事之所以能引发共鸣,正是因为这位妈妈在对待孩子玩游戏方面提供了更加开明的“解法”:与其视其为洪水猛兽,不如疏堵结合,在理解甚至代入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正面的引导。


(资料图片)

虽然是个案,但这一例子确实能反映看待游戏的代际差别。就像媒体调查显示的,当被问到该不该禁止孩子玩手机、玩游戏时,70后的父母认为应该禁止的更多,而80后及更年轻的父母态度则更宽容。

对于80后、90后父母来说,他们的成长阶段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游戏的接触门槛大幅度降低。特别是对很多90后来说,哪怕现在年及而立,有了孩子,玩游戏可能也是他们自己重要的兴趣爱好。在这点上,他们和他们的子女,可能有着高度的兴趣同频。作为第一代玩游戏的孩子,当80后、90后成为父母,在处理孩子玩游戏的问题上,可能不同于父辈,而是更加开明,甚至会将游戏当成亲子互动的项目,和孩子一起上阵“杀敌”。

不再一刀切地禁止,这种代际观念的变化,绝不仅仅是因为年轻父母“我玩所以孩子也可以玩”,否则自己玩游戏难以建立“合法性”,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的发展,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网络游戏不是洪水猛兽。

并且,在80后、90后身上,这一结论已经得到了印证。他们从小生活在网络环境中,被各种游戏包围,但没有因此而堕落不堪,父母辈们曾忧心忡忡的“一代人被网络游戏毁掉”的局面,同样没有出现。

当然,游戏成瘾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本质上它的根源在教育,游戏只是诱因。那些游戏成瘾的少年,有太多都是家长疏于管教、疏于陪伴,孩子只能在游戏中寻找乐趣。而为了防止孩子沉迷,有的家长简单粗暴禁止孩子碰手机,其实只是压抑了其天性,孩子还是会偷偷找渠道玩。还有的家长还将孩子送到一些所谓的戒网瘾中心,结果变成了对孩子身心的摧残。这些选择虽然无奈,但本质都是一种偷懒、错误的教育方式。

母亲替孩子升级打游戏的案例至少说明,游戏也能成为亲子交流、互动的一种工具,能帮助家长走进孩子内心。在承认游戏是一种正常娱乐的前提下,再去和孩子进行互动交流,合理地安排游戏时间,这样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化效果。

事实上,这些年来,游戏行业同样在逐渐规范化,实名制、防沉迷等各种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机制逐渐完善,青少年触网越来越容易,但保护措施越来越牢了。而且,游戏正在朝着产业化的方向迈进,电子竞技重要竞赛项目,围绕游戏还衍生出一些《职业分类大典》收录的正规职业。随着游戏技术的发展,包含了人文启发、历史知识、科学常识、美术音乐启迪的游戏也不断出现。

网络游戏,乃至整个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提醒家长们改变观念,要警惕沉迷,但也不必污名化,视其为洪水猛兽。把它当成一项普通的娱乐活动,理解但不纵容,宽容但不放任,疏堵结合,其效果要远远比一刀切禁止要好得多。(熊志)

来源:光明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