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日前,某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为避免资产负债表衰退,应该停止结构性改革,转向利用强大的财政刺激手段来应对未来可能的资产负债表衰退。但是,将当前中国经济与泡沫危机前后的日本进行对比并不客观,因为后者源于日本一些独有的问题,因此这样的论述夸大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的严重性。

日本资产负债表衰退现象有其特殊背景,即日本1985年签署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大幅升值,与此同时,政府启动了金融全面自由化改革,为了避免货币升值影响出口部门,日本转向扩大内需,采取了“宽松货币+金融自由化”的政策组合,再加之投资美国国债的日本资金为避免汇率损失大规模回流,造成日本泛滥的流动性涌向了股票和土地市场,推动价格不断上涨,又刺激企业大规模融资买入资产,形成巨大的资产泡沫并最终破裂。中国自2017年以来持续推进金融市场治理,抑制脱实向虚,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避免产生资产泡沫。地产市场在各种调控政策约束下,也没有出现过度金融化现象,只是市场预期发生改变后销售暂时低迷。因此,中国没有巨大的资产泡沫以及破裂风险,目前面临主要问题是总需求不足。

日本企业在资产泡沫破裂后,长期减少投资而增加储蓄,是由一系列因素造成的。首先,泡沫破裂后,日本政府对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救助,导致大量落后企业无法出清,这种不断延长落后企业寿命的措施反而削弱了经济活力。统计显示,2001-2012年,日本新企业增幅和企业退出率仅有4%左右,均仅有英美的一半左右。在经济结构性改革阶段,过度政府保护导致企业无法优胜劣汰,经济活力减弱,必然会出现投资减少现象。

泡沫破裂后,大量企业倒闭给银行部门制造了巨大规模的坏账,而银行持有的有价证券也大幅缩水,导致没有足够资本金覆盖坏账,为了保持8%的资本充足率,银行只能压缩贷款。到了90年代中期,北海道拓殖银行、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等相继破产,银行继续“惜贷”,甚至大量回收企业贷款。这种长期惜贷的现象令企业被迫减少了信贷融资和投资,并开始储存现金。

日本产业升级也出现问题。泡沫时期,日本制造业公司在各自领域已经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日本企业主要从事跟随式应用创新,没有出现颠覆性创新带来的产业革命。日本半导体产业曾领先世界,但没有顺应从大型计算机向个人计算机转变的历史趋势,并且抵抗半导体设计和制造分工的经营模式,导致半导体和计算机产业逐渐落后。在通讯领域,日本企业固守本土通讯标准以及运营商销售模式,日本手机逐渐被世界淘汰。当智能时代来临,日本随身听、数码相机、传真机、游戏机、电子手表等优势产业被摧毁,家电产业也被中韩逐渐取代。虽然日本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等方面拥有优势,但因没有下游终端部门和产业体系,造成其无法增加国内设备投资。

日本企业在面对普遍的经济投机并得到惨痛教训后,又接连经历日本银行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纳斯达克泡沫破裂、次贷危机等,危机意识已经刻入基因,投资变得谨慎,并倾向于存钱以抵御未知风险。这是日本独有的文化现象,而非世界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后果,比如美国、韩国等企业都曾遭遇危机,并没有因此而保守化。

中国总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传统部门,高质量供给领域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因此,传统落后或过剩部门减少投资,而高科技部门和产业升级投资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与日本相比,中国具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以及巨大的产业升级空间。中国已经采取行动避免资产泡沫,总需求不足虽然会带来阵痛,但不会带来日本式的资产负债衰退,而是会挤压经济中的落后部分,刺激改革和创新,令经济保持活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