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8月29日,记者从新区企业中海油服自获悉,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双震源船混叠采集与数据分离技术在渤海海域“渤中8-3”工区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节点地震勘探三大配套技术利器“同步源高效采集设计”“混叠数据分离”“海量数据快速质控”首次同台亮相,实现单位时间内激发效率提高35%,助力自主海底节点采集装备“海脉”首次示范性应用高效推进,为实现低成本海底地震勘探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双震源船之一的“海洋石油718”正在工区内进行水下震源激发

如何提高海底节点采集方式的经济性一直是海洋油气地震勘探的难题。中海油服针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推动自主海底节点“海脉”在国内海上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据悉,针对制约作业成本和施工效率的瓶颈问题,技术人员聚焦多船同步源高效采集与分离技术,依托中国海油重大科技项目,提出了双震源船采集方式,结合自主研发的混叠分离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双船同步源混叠采集与分离的工业化应用。

该项技术适用于多船多震源海上地震勘探,施工时多条震源船保持一定距离,采用追逐模式响炮,相比于分区响炮和相向响炮的两种传统施工模式,该技术在相同时间内提高数据采集量,增加覆盖次数,提升采集效率的效果更加突出,与常规采集技术相比,单位时间内激发效率可提高35%。

双震源船追逐模式响炮示意图

中海油服技术团队历时2年自主研发成功了“基于迭代反演的同步源混叠分离技术”,解决了有效分离多个震源波场的技术难题,分离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混叠分离前后的地震资料

同时,中海油服技术团队针对获取的海量地震数据信息,成功设计了快速质控数据处理软件,能够稳定、可靠地实现每天超过10TB的海量地震数据信息的高效处理,在功能和效率上优于国际同类软件。

双船同步源混叠采集与分离技术在“渤中8-3”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海脉”海底节点配套技术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突破,为实现低成本高效勘探提供技术保障。“中海油服将持续推进技术驱动战略,建强一支涵盖采集、处理、软件研发和装备制造等多学科融合的技术团队,围绕‘创新创效’,完成好‘支撑主营业务、打造勘探利器、引领技术创新’三大责任,加快‘海脉’等自主装备配套技术体系建设,增强海底节点地震勘探技术服务能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中海油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