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上海机场(600009)和白云机场(600004)罕见双双跌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跌停的原因与下面这则市场传言有关:“上周国君社服群发的上海机场免税谈判扣点率15-20%,严重降低机场免税业绩。之前市场的预期机场扣点重谈应该维持20-25%的扣点比例,保证高保底扣点的合同结构。”
之后上海机场和白云机场方面均进行了回应,白云机场称没有跟中免谈新的扣点,上海机场称目前仍在执行疫情期间签署的《补充协议》。
所谓“扣点率”,是指机场与免税店运营商签署的免税店经营权转让合同中的“销售提成”,也相当于免税店给机场的“租金”。疫情之前,它们曾是上海等国际机场的重要收入来源。
比如2017~2019年,中免公司旗下的日上上海向上海机场支付的免税店“租金”就分别为25.55亿元、36.81亿元和52.10亿元,占上海机场2017~2019年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23.30%、39.53%和47.60%。
为什么机场可以收这么多的“租金”?这与疫情前机场与免税店运营商签署的合同不无关系,在当时的合同中,机场是明显强势的一方。
比如在2018年9月,上海机场曾与日上上海签署一份免税店经营权转让合同,约定在2019-2025年,日上上海需要把每月42.5%的销售额作为租金交给机场,或者每月向机场支付保底销售提成,而且是两者取其高。
42.5%就是“扣点率”, 相当于你在浦东机场的免税店里买了1000块的化妆水,有425块其实是归浦东机场的。
当时,浦东机场预计7年内至少可获得410亿元的收入。
不仅是上海机场,疫情前的几年,不少国内大机场收取的“扣点率”可以说是越来越高。
比如2019年时,首都机场T3免税店的扣点率比上海机场还要高,达到43.5%,大兴机场烟酒类和食品类商品的销售额扣点率达到了恐怖的49%,香化类、精品类的扣点率也分别达到46%和20%。以下是2019年时一线机场免税扣点率对比。
而在疫情暴发后,机场客流量大幅下降,机场免税店就交不起那么高的“租金”了,所以上海机场,白云机场等陆续修改了“提成”合同,大幅降低了免税店的“租金”负担。比如上海机场与日上上海签署了《补充协议》,确认2020年度免税店租金收入11.56亿元,较疫情前预计的41.58亿有大幅下滑。
白云机场也与中免签署《补充协议》,确定2020年度经营权转让费为2.96亿,2020年至2022年6月预计为4.8亿元,而在2019年时,白云机场一年拿到的免税保底收入就有5亿。
首都机场与中免签署的《补充协议》,则确认了2020 年 2 月 11 日至 2021 年 2 月 10 日的经营费约 2.83 亿元,而按照疫情前的合同,预计机场获得的保底收入或超 15 亿。
可以说,疫情期间,三大机场都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了中免“租金”优惠,而到了疫情后的今年,市场就认为目前仍在执行的疫情期间的合同应该变一变了,因此才有了文章开头“扣点率”调整的传言。
虽然目前机场方面都已公告澄清还没有调整,但要想在回到疫情前机场包赚不赔,甚至还“两者取其高”的强势合同,也是件困难的事。
原因一是目前的出入境航班和旅客数量远没有恢复到疫情前,免税店的销售数据仍不理想,二是消费者购买便宜化妆品的选择渠道越来越多,机场免税店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一位机场免税行业内人士用下面一个故事,描述了机场和免税店目前面临的处境:
如故事中所述,在疫情前,机场免税店销售香水化妆品的毛利率,也可以达到50%,那么机场收40%以上的“租金”,免税店也还是有钱可赚。
而疫情三年间,由于销售价格一降再降,再加上跨境电商线上购买渠道的冲击,目前机场免税店销售香水化妆品的毛利率已经降到20%,这时候,机场要再收40%以上的“租金“,免税店就已无利可图。
所以问题来了,接下来“房租”怎么收?或许图中的选择c更可持续。对机场来说也就是降扣点,与免税店共同让利给消费者,做大免税销售额,进而获得收益增加。
还有第四种选择是更深度的绑定:与免税店进行股权合作。
疫情期间,上海机场就曾公告收购了UNI-CHAMPION INTERNATIONAL LIMITED 32%股权及中免日上互联科技有限公司12.48%股权。
这次交易穿透后的核心资产是日上免税行(上海)有限公司、日上免税行(中国)有限公司、中免集团北京首都机场免税品有限公司、中免集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免税品有限公司15.68%股权或权益,主要从事的正是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北京首都机场及北京大兴机场的线下免税品销售经营业务、上海和北京市内免税经营业务及线上保税进口商品销售经营业务。
此外,海南机场和浙江机场也都采取了上述模式:目前海南机场拥有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和三亚凤凰机场免税店49%的股权(离岛免税),以及海南海航中免 50%股权(口岸免税);浙江省机场集团则与中免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经营杭州萧山机场 T4 航站楼进出境免税项目。
你最近有在机场免税店消费的经历么?是否感受到了免税商品价格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