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马成凤是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黄浦分站的一名医生,丈夫覃茂林则是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机动班的医生,夫妻二人接受指挥中心调度,随车出诊,第一时间奔赴求救者所在位置开展抢救和转运,他们共同战斗在急救的第一线,与时间争分夺秒。

作为一名急救医生,93年出生的覃茂林在岗位上已经坚守了7年,妻子马成凤则是小一届的学妹,两个人前后一年跟着同位“师父”实习,在2018年的七夕节开始恋爱。“夏天虽然酷热难耐,但毕竟只有两三个月时间,咬咬牙也就坚持过去了。”寒来暑往,风吹日晒,他早已习以为常,“今天的任务不是太多,都是以转院为主。”下午1点,覃茂林坐在休息室的电脑前,开始整理急救病例,“一早上共出了三趟车,这放在夏季也只能算普通水平。”每年入夏以后,急救任务都会明显增多。其中,中暑、脑梗等疾病的患者比较多,因为各种意外事故叫救护车的也不少。

“您有新的急救任务,接车地址:建国西路**号,病情:高烧,年龄:8岁,联系号码:********,特殊要求:无。”覃茂林的手机里又跳出来一条急救信息,他立马条件反射地弹起身,向救护车奔去。10分钟后,救护车到达了目的地,需要急救的是一名来沪旅游的男孩,前一晚开始突发40℃的高烧,覃茂林为男孩测体温、做心电图、开通静脉,在确认男孩各项生理指标没有异常后,救护车把男孩送到了医院。在与急诊医护人员完成情况对接后,回到车里的覃茂林已经冒出了汗珠,此时室外气温已达到38℃,虽然前后不过花了半个小时。“我是比较容易出汗的体质,夏天每次出车都要出一身汗。”覃茂林笑着说,12个小时的班,多的时候一天要出上十几趟车,就仿佛做了十几次“汗蒸”。

今年七夕,刚和夜班同事做好交接工作的马成凤就接到了急救任务:一名女子被一辆逆行电瓶车撞倒在地,无法动弹,电瓶车肇事逃逸,路人见状报了警并拨打了120。赶到现场后通过对女子的询问,马成凤首先排除了她脑震荡、脑出血的可能性,随后,考虑到女子可能存在骨折、错位等现象,马成凤一边安慰着躺在地上被惊吓到、正在嚎啕大哭的女子,一边为他进行固定,最后她与担架员和司机合力一起,迅速把患者抬上了救护车。

在马成凤看来,急救医生的工作充满了不确定性,随时随地都可能接到急救任务,误了饭点、忘记喝水是常有的事情,不过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有时甚至还会遇到一些不理解,但是事实上,马成凤遇到的大多数患者和家属都是通情达理的,除了不吝惜自己的感谢,还会准备好矿泉水饮料,让她觉得非常暖心。

每一趟急救任务,急救医生难免要在烈日炙烤的户外和打着空调的室内之间来回穿梭,而在这种大温差下,除了对技术、服务有要求外,对身体的体质要求也很高,当问起马成凤有什么提高身体体质的方法时,她打趣说:“其实不穿防护服,已经好很多了,平时要多吃好吃的,就是我增强免疫力、增强体质的方法。”

为了让同一单位的夫妻更好地照顾到家庭,马成凤和覃茂林的上班时间基本都是错开的,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刚下班,另一个已经开始上班了。结婚5年的他们,如今孩子已经三岁,正是最可爱、最需要陪伴的时候,在这对急救夫妻眼里,节假日、纪念日、生日这些别人眼中重要的日子在“急救”这两个字前,都显得轻如鸿毛,“家人需要你的时候,别人其实也更需要你。”正因为知道急救医生这份工作的重要性,每一次警笛声响起,他们都期待自己能给患者和家属带去希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