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天津经开区获悉,为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2023年初,天津经开区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再集聚行动”“载体再提升行动”“机制再优化行动”“服务再升级行动”“合作再扩面行动”“协同再深化行动”六大攻坚行动。半年以来,天津经开区不断深入推动各项工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领域成绩显著。
. 协同项目加速聚集。2023年上半年,天津经开区落地京津冀协同项目170个,协议投资额约881.99亿元,注册资本金约853.27亿元。其中,北京市项目146个,协议投资额约875.22亿元,注册资本金849.69亿元;河北省项目24个,协议投资额约6.77亿元,注册资本金约3.58亿元。据统计,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8个,协议投资额约843.86亿元,注册资本金57.83亿元,分别占比为10%、95%、7%,大项目协议投资额占比超九成,吸引投资效果明显。中国石化、中铁股份、华电集团、中化集团、国家管网集团等央企纷纷落子天津经开区,重点布局装备制造、金融创新、科技服务等板块。
. 协同重点项目建设成绩斐然。一批协同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力争按期竣工投产。其中,中石化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正在进行装置施工和设备安装工作,预计将于2023年底中交;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二期储罐工程建设正加快推进中,预计年内全部中交投产;北燃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一期已全部完工,进行投产前准备;中能锂业锂电池负极材料及锂电池扩产项目正在进行建设收尾和设备安装。
. 协同机制日趋完善。经开区全面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效能,优化“领导小组+专项工作组”联动机制。制定《经开区进一步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工作推进机制》,在经开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的基础上,根据各小组成员职能细化协作领域,设置协同招商工作组、协同服务工作组和载体建设工作组。全力做好经开区京津冀协同机制、项目、载体等统筹工作,全面推动项目落地,加快已落地项目和载体建设。
. 协同发展持续深化。着力推动京津冀三地共通、共谋、共享,经开区建立综合联动机制。开展京冀开发区调研行,促进与京津冀经开区产业链协同联动,探索区域发展合作新模式。推动滨海新区政府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署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进一步加快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合作共建协议,区域合作再上新台阶。强化FT账户宣传推广,探索自贸区+综保区联动模式,推动建立自贸区政策通用共享机制。深入推进京津冀政务服务“同事同标”“政务通办”,优化营商环境水平。
. 协同载体建设日新月异。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落实新一轮京津合作共建协议,推动与北京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联动机制,在合资公司运营、产业生态培育、品牌推广方面形成协同新路径。借助滨海中关村协同发展论坛、世界智能大会等平台,强化区域推介和招商引资。发挥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共同缔造理事会等组织优势,完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建设科技园M0新型产业用地,形成京津两地创新主体“小试、中试”优势平台,打造在京研发、在津转化的创新资源融合发展模式。聚焦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3+1”产业体系,坚持导入北京创新资源与经开区先进制造业互促共进,注重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服务资源加速聚集,着力将滨海—中关村打造为滨海新区中央创新区核心区。(津云新闻记者 陈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