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把握好“四个维度”,推动“更多”变为“全数”,让七彩云南的山更青、水更绿、色彩更亮丽。
记者 丹洛 摄
作者:唐浩森
随着绿美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云岭大地不断追青逐绿、向美而行,更多“世外桃源”映入眼帘、更多“富春山居”竞相绽放、更多“彩墨山水”入画入心。作为“美丽中国”的落脚点、改善城乡环境的关键点、推动农村发展的着力点,绿美乡村建设没有“休止符”,需把握好“四个维度”,推动“更多”变为“全数”,让七彩云南的山更青、水更绿、色彩更亮丽。
要把握好规划“愿景”,找准建设“方位”。绿美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工程,并不是大拆大建、千篇一律和一刀切。要立足村情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综合统筹考虑,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抓环保、抓绿化,通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生态休闲产业、发掘村庄悠久历史和文物资源、打造村落文化旅游品牌等方式,“一村一策”合理适配“色彩”、提升“颜值”、展现“气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建设格局。要统筹用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兴边富民等项目资源,做好规划编制,一张蓝图绘到底、一竿子插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久久为功推动愿景变为现实。
要把握好乡村“小美”,筑牢发展“根基”。在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主线任务”中,村庄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等“关键小事”是绿美建设的基础,勿以“美小”而不为。要在突出生态理念、绿色底色,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提质、倡导文明乡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等基础性工作。针对底蕴较少、条件不足的村庄,要实事求是,多做扫干净、摆整齐、增新绿的“神来之笔”,形成常态长效,少一些伪生态的“败笔”,杜绝“摊派集资”人为堆景造景。要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既要做好美化绿化、破旧遮阳网拆除等工作扮靓“面子”,也要做好污水治理、垃圾清运、厕所革命等工作洁净“里子”,鼓励打造“绿美庭院”,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不断增添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要把握好示范“出圈”,推动典型“引路”。绿美乡村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路径,既需要汲取外地经验,也需要树立本地典型,示范引领,整体推动。要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按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的发展思路,聚焦易地搬迁、传统村落、种养殖大寨等地区,择优打造精品村、示范村,把“美”挖掘出来、发展起来、宣传出去。同时,要立足“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看清“群众要什么,我们干什么”的价值追求,常态化举办“擂台赛”,让“支书”比武、群众评判、立好标杆,以求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推出更多“绿美样板”,推动“一处美”向“一片美”“环境美”向“生活美”“外在美”向“内涵美”的蝶变。
要把握好时间“路径”,实现全域“变样”。没有高要求,就没有硬措施。绿美乡村建设不是空口号、不是一阵风,要围绕“决不落下一个村”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把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坚持每年都发展一项产业项目,每年都实施一项生态建设,每年都办好一件民生实事,每年都完成一件文明创建,年年抓、村村抓,力争年年、村村都有新变化。要搞清楚“怎样一直保持美”,坚持党建引领,把绿美建设融入村规民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盘考虑,整合各部门、各单位、各领域的资源力量,实行结对帮扶,建立共建机制、奖补机制、长效机制,激发、调动群众内生动力,推动时时、事事、处处“向美而行”,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为“美丽增值”,不断建设向上向善向美向好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