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破解生态环境治理难度高、执法压力大的工作困境,广东省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 (以下简称宝安管理局) 依照《2020—2022智慧宝安建设总体规划》布局,构建了以“两库两舱两云”为基础构架的“宝安区生态环境智慧管控系统”。

这一系统以“厂网河湖海一体化”和“大气环境质量智能管控”两个平台为主要支柱,形成了“数据一库集成、任务一舱调度、业务一网统管”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作战体系。同时,基于深圳市城市可视化数字CIM平台数字底座和宝安区智慧政务平台,建设了区域空间生态环评电子服务系统,全面融合区域环评试点成果与生态环境监管工作,实现环评审批与企业服务“一站式”管理。


(资料图片)

目前,各信息化平台均已投入运行,宝安区生态环境政务处理效率和业务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图为宝安区生态环境智慧管控系统界面。广东省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供图

三层次六板块

一网统管“数”战“数”决

宝安区生态环境智慧管控系统依托全区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统一数字底座,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智慧环保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对接、场景应用、平台集成和延伸拓展,优化政府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闭环的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模式。

实现环保数据资源“一库”集成。环境管理统一资源库是环保大数据中心,将审批、处罚、监测等动态数据与污染源静态数据关联起来,集成对应地理信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所有环保数据“一库”集成。

实现全区环境质量集中决策。环境保护决策信息库建立标签体系和预警规则体系,打造污染源精准画像,为“数找事、事找人”提供底层逻辑,以二维、三维可视化分析手段,为多种业务场景提供决策支撑。

实现物联网监测“一舱”管控。环境治理智能监管舱利用物联网手段建立场景应用,如“小废水”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和工地扬尘监控等,以全天候智能监管替代人海战术,生成白、黄、红三级预警,形成调度任务。

实现执法员网格员统一调度。环保执法指挥调度舱将调度任务进行统一整合,任务经系统自动分派给执法人员、网格员、第三方巡查人员或企业环保主任等,实现数据找人、在线处理、闭环管理、精准执法、全程留痕。

实现政企互动服务、动态管理。宝安管理局以2017年首创的环保主任制度为基础,建立环保主任诚信互动云,打通生态环境部门与工业园区、排污单位沟通交流的桥梁,进一步深化管理服务、拓宽交流培训渠道。

实现环评审批、公众服务“一云”对接。整合局内政务服务资源与生态环境管理数据,部署区域空间环评电子服务系统,打造惠企环保服务窗口,让企业查询像导航一样精准,企业选址像点外卖一样便捷,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长远发展。

五到位六目标

探索环境“智”理新模式

作为深圳市的工业大区、产业大区,宝安区承担着先行先试的使命与任务。宝安管理局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五个到位”原则,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思想认识到位。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宝安管理局领导班子、科室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系统使用、问题研究,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和协调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升级与全面应用。

硬件设备到位。从管理局到环保所,均设置了智慧管控室,并配置无人机、管道探测仪等270台现代化执法装备,高标准建成41套管网监测、154套工地监测、100套“小废水”监测设备等。

平台系统到位。充分运用GIS、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建成宝安生态环境智慧管控平台,实现“互联网+监管”的环境质量管控、污染源管控和监管执法等生态环境管理模式。

制度配套到位。编制了“1+9”的信息化配套制度,通过制度固化、细化各项工作对应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并随着信息化应用实践过程不定期进行版本修订。

人员配备到位。在宝安管理局各科室、各街道环保所配备信息化专员15人、业务骨干多人,专人专岗,协助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与应用培训工作。

聚焦全景决策、场景应用、网格监管、科技执法、闭环管理、云上服务六大建设目标,宝安管理局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赋能生态环境管理,推动监管智能化、执法精准化、决策科学化、服务标准化,逐步实现了环境质量看得见、污染溯源说得清、排污企业管得住、资源数据打得通、证后监管质量优、绿色发展服务好的生态环境管理模式。

据悉,宝安区生态环境智慧管控平台自应用以来,为辖区环境治理和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带来质的飞跃。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陈丹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