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24日下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当天,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如此一来,日料还能吃吗?千元日料店该如何应对?

针对诸多疑问,8月25日,海报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了北京多家平价日料放题餐厅及千元日料店。经咨询得知,多家千元日料店已提前做好预案,于2个月前停止进口日本食材、更换产地。更有消费者以“再不吃就吃不到”的心态,打卡“最后的晚餐”。

25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了北京2家平价日料放题餐厅。其中,位于海淀区的一家日料放题餐厅,人均消费280多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这里没有日本的食材,之前也没有从日本进过货。”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店内的三文鱼产自智利、挪威等地,甜虾产自加拿大,鳗鱼则产自中国福建。

另一家位于朝阳区的日料放题餐厅,人均消费370多元,其工作人员亦称“一直都没有从日本进过货”。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店内食材大多产自挪威、夏威夷等地。

“三文鱼、北极贝、甜虾这些都是日料里的食材。”该工作人员称,店内的食材虽属常规日料食材,但在其食材产地方面,并非来自日本。

“我们本身就是日料店,以前主打的肯定都是日本食材。”位于朝阳区酒仙桥的一家日料店,人均消费1000元左右,已开业5年时间。据店内工作人员介绍,之前店内食材大多产自日本,但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消息影响,其在今年7月中旬已减少日本食材的选购比重,到8月初时,已彻底不再选购日本食材。

“目前进的食材都是近海的,国内的包括福建、大连、山东,国外的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店内蓝鳍金枪鱼产自澳大利亚,海胆产自加拿大,鳗鱼产自中国福建。

产地更换后,口感和价格是否有变动?对此,该工作人员称,“价格肯定会偏低一点,比如海胆之前是900多元一份,现在卖580元,砍了将近一半的价格。包括一些日本的鱼,既然进不来,也就舍弃了,现在会选用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的鱼做‘平替’,价格也会下降一些。”

至于口感,该工作人员称,“差别不是太大,如果不是特别专业的人士,其实吃不出什么差别。我们也是在对比之后,选择最好的进货地。”

与该情况类似的,还有东城区灯市口、朝阳区双井附近的2家日料店,其人均消费分别为2000多元、1600多元。2家日料店工作人员均告诉记者,已在2个月前更换了食材产地。

“现在日本的食材,我们不进口,也不售卖。”位于朝阳区双井的日料店工作人员举例称,现在店内的蓝鳍金枪鱼产自西班牙,带鱼则产自浙江舟山。“食材都已经更改过了,现在各个地方的都有。从反馈来说,有些食材的口感比日本的还要好。”

在价格方面,位于东城区灯市口的日料店工作人员称,变化不大。“我们选用的都是国内或其他国家最好最高端的食材,食材品质不会降低,进货成本也不会减少。”

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消息影响,如今日料店客流量如何?

朝阳区酒仙桥一千元日料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昨天(8月24日),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后,其店内客流量有明显增长,“昨天包间已经坐满了,可能是大家担心以后吃不到日料了,所以想来吃一下‘最后的晚餐’。”

“在上菜的时候,我听到客人说,可能以后很长时间不会再吃日料了,因为觉得这个事情(核污染水排海)是挺危险的。”该工作人员补充道。

此外,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网友称其平时很少光顾日料店,但昨天看到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消息后,便于今天进行了探店。

“今天店内总体感觉还是井然有序,主厨以及助理都在平静地工作,没有受到太多外界的影响。”该网友发文称,经过与主厨沟通得知,以前该日料店晚上的客人较多,中午则不稳定,“但这两天,有些客人会抱着‘再不吃就吃不到’的心态过来,午间客流也有所增加。”

朝阳区双井一千元日料店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店内的营业区域大约700平米,一共10个包间,包间基本每天都是满的。”

据《2023-2029年中国日本料理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前景战略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日料行业门店数量约为7.89万家。相比疫情前2019年的6.5万家,增加超过1万家门店。

然而,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后,国内消费者还会钟爱日料吗?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魏方欣表示,大海确实有强大的稀释作用,但辐射量较低绝对不是同意日本排放核污水的理由。当核污水排入海后,海洋生物立即受到污染,其中同位素会随食物链迁移。

魏方欣说,大家既要保持警惕,也不必过度担忧,只要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海鲜,基本都符合国家检测标准,可以放心食用。

同时,8月24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黄晓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多年来一直对日本进口的水产品核辐射风险把关、评估严格。“如果日本进口的水产品或者我国周边海域生产的水产品受到污染,通过对肌肉等组织的取样检测,会很快检测出来的,对此不必过多担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