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年来,宣城市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通过“智改数转”助企实现降本增效、增产扩能,着力推动全市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前,全市创成国家级两化融合企业34户,数量居全省第5位;省级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企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数量居全省第4位;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10个,数量居全省第5位;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1个,数量居全省第5位。

筑牢支撑基础,发展生态日趋成熟。宣城市出台了《宣城市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若干政策》,重点从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等8个方面给予支持。着力夯实网络基础,建成5G基站4202个,实现乡镇及以上区域5G网络全覆盖。全面深化企业内网改造,将由省级运营商建立的5G“核心网”平台下沉至宣城市,降低5G网络传输时延,目前已通过5G定制网为固德威等47户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改造。着力完善标识解析设施,联合溧阳建成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郎溪、广德已有187户企业入驻,推动实现苏皖合作示范区内企业互联、数据共享。

强化数字赋能,两化融合步伐加快。起草《企业工业互联网转型水平评测规范》,正在申报省工业互联网协会团体标准,已根据该测评规范,对全市所有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分类施策。制定2023年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诊断工作方案,将230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全部纳入年度诊断范围。推进数字化改造,在全市范围内梳理出316个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建立2023年数字化转型项目库,对入库项目包保分解,并滚动调整。组织专家团队分类施策指导,已启动对134个项目的数字化改造,全年将引导入库的重点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促进数字化转型由“点”至“线”,由“线”扩“面”延伸,通过“点”上实施“机器换人”,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近5000台。通过实施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线”上累计打造省级数字化车间55个,通过实施网络化智能化协同,“面”上累计培育省级智能工厂12个。

聚焦重点平台,带动企业加速转型。建设区域型平台,推动宣城“工业大脑”成立5G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帮助其对接浙江蓝卓等20余户业内知名工业软件服务商,共同开展工业软件研发部署,支持该平台成功发布了iwork OS工业操作系统,实现了工业软件的自主研发和运维,目前宣城“工业大脑”已入驻企业302户。建设行业型平台,帮助捷圆电子成功争创省级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连接上游协同制造工厂及供应商超过2500家。推动中鼎、司尔特等龙头企业优化和建设行业型平台,通过平台带动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规模化”转型。积极推进羚羊宣城子公司落地,开展工业互联网深度赋能园区行动,组织全市7759户企业入驻羚羊平台,发布科研融资等需求近千条。

强化项目培育,积极争取省级支持。今年以来,市经信局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共帮助企业争取省级项目38个、资金8039万元。围绕省级支持数字化转型重点方向,在全市范围内遴选88个数字化转型项目,其中省级典型示范项目46个,支持企业主导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工作项目35个,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项目5个,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

深化场景应用,转型成效不断凸显。评选市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和示范企业60家,市级财政共给予企业奖补800万元。柏维力生物通过数字化改造贯通了研发、生产、管理和仓储等业务系统,产品入库合格率从91%提升到99%以上。南方化工泵业通过工业软件应用有效缩短订单交付和整机零件配套时限,平均产量提升12%。万方织染对生产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天然气消耗量下降超10%,年节约费用约600万元。皖南电机建成国内领先的电机生产线,实现多种类数据库间的传递和共享,其产品交付周期从15天缩短到2-3天。 (王莉 全媒体记者 刘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