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讲座现场。

相关链接:专栏丨黄亮斌文集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里面有我们所熟知的诗句,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又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还有“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或者“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等等,不难发现,各种动物身影浮现其间。

8月13日,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环保工作者黄亮斌携其新书《以鸟兽虫鱼之名——走进〈诗经〉中的动物世界》做客长沙图书馆星城科学讲堂,从名物学研究角度进行剖析,带领慕名而来的大小读者一起走进《诗经》中古老的动物王国。

《诗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在从事自然环境保护工作数十年,曾出版散文集《圭塘河岸》、长篇报告文学《湘江向北》的黄亮斌看来,《诗经》中处处闪动着自然万物的灵光,深刻体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紧密相连、和谐共生的关系。

讲座现场,黄亮斌以《诗经》中的多首作品为例,围绕诗句中出现的动物,从生物性、社会意象、关联诗篇、文化应用及后世影响几个方面展开解析,分享了其所著书籍《以鸟兽虫鱼之名——走进〈诗经〉中的动物世界》中的部分内容,为现场读者拓展出阅读《诗经》的全新视角。

《以鸟兽虫鱼之名——走进〈诗经〉中的动物世界》,黄亮斌著, 湖南大学出版社。

《以鸟兽虫鱼之名——走进〈诗经〉中的动物世界》是一本介绍《诗经》中动物世界的博物学读物,分鸟部、兽部、虫部、鱼部四部分。全书以散文的笔触,对《诗经》所涉及的几乎全部鸟兽虫鱼进行了细致爬梳。不仅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科学认知,对《诗经》中各种动物的特点、习性进行了详尽介绍;还引经据典,通过解读与其相关的历代诗词文赋、神话传说,挖掘各种动物作为文化意象的深刻内涵,展示了中国文化对《诗经》中鸟兽虫鱼的系统认知。本书还对很多动物不容乐观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今昔对比,表现出对生态环境强烈的忧患意识。

黄亮斌期待,通过展示名物前世今生、挖掘名物文化内涵,以及融合科学人文认知的解读,这本跨越三千年的《诗经》动物史话,能够唤起大家对地球家园的关切,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绵薄的力量。(袁思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