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材料行业发展被长期看好

作为正极材料领域的高镍龙头企业,容百科技基于新一体化战略,于2022年正式转型升级为全市场覆盖的正极材料综合供应商。得益于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2020年至2021年,正值疫情防控期间,葛店开发区在项目审批环节给予先建后验等多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是葛店开发区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葛店开发区先后引进的容百锂电、南都新能源、虹润高科新材料等项目陆续增资扩产,三家企业产值已突破260亿元规模。

正极材料近几年的出货量增长较快,新能源汽车良好的销量走势带动了动力电池装机量的连年攀升。


(资料图)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正极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

正极材料行业发展前景研究

锂电池的锂离子仅存在于正极材料中,电池能量密度等性能主要取决于正极材料。锂电池电芯的核心结构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其中正极材料在电芯制造成本、质量中占比最大,正极材料直接决定着动力电池产品的安全性、能量密度等各项性能。锂电池所有材料成本中,正极材料占比从来没有低于30%,最高时超过一半。

目前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包括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等。其中,磷酸铁锂更多的应用在动力电池和大型储能领域;锰酸锂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且多与三元材料掺杂使用。三元材料主要应用在动力电池,并且已经开始用于小型锂电领域;钴酸锂主要用于3C产品。

从3C走向动力,产品技术壁垒陡增。技术壁垒较高,产品循环性、安全性有待提高;对高镍材料这些缺点的内在机理的认识及解决方案,不仅牵涉到材料本身能否适应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各项技术指标需求,还进一步决定了高镍材料在规模化生产中和电池产品应用中的相关策略。几种元素的配比组成仍在不断的调整摸索中;需要权衡成本、产率、性能等诸多因素后进行市场推广。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正极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为满足动力电池、储能锂电及小型锂电三大市场的不同需求,主要电池材料厂与下游客户共同研发不同类型的产品,根据客户订单配料生产。由于众多企业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锂离子正极材料产能快速扩张,根据锂业分会的统计,国内前30家企业的产能就超过50万吨。

正极材料产业链一体化趋势越发明显

在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带动下,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按照正极材料分类动力电池可分为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及其他电池。根据目前各细分车型的单车带电量,预计2025年国内装机量可达406GWh,2020-2025ECAGR超过40%,市场规模将达到2640亿元;其中三元电池装机量达247.5GWh,磷酸铁锂装机量达158.8GWh。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通过低钴/无钴化以提高产品性价比、在确保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增加镍含量以提升能量密度是三元正极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客观反映了中高镍、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市场份额逐年上升的发展状态,预计2022年中高镍、高镍市场份额呈上升趋势。

一体化布局成为电池材料企业发展的共识。下游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绕过中间环节,直接采购电池金属原料的穿透式采购模式近年来愈发明显。这一模式下,中间环节材料企业的盈利将主要来自加工费,且存在逐年下降的风险。若材料企业拥有原料布局,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满足下游客户对稳定供应的要求,实现优质客户导入,另一方面也能获得产业链上游利润,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从金属原料到精炼产品再到电池材料的垂直一体化业务布局成为企业发展的共识,也更加符合下游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对供应商的要求。

根据企查查数据,截止2021年12月17日,经营范围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存续或在业企业共计473家,大多分布在京津冀以及华中、华南等地区,主要系我国京津冀与东南沿海作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拥有较大的锂电池需求市场。

正极材料行业报告对中国正极材料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正极材料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未来,正极材料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中国正极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