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首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综合体项目开始试运营 至少可满足1000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据“合肥发布”消息,近日,合肥市首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综合体项目开始试运营,现已对外开放。该综合体为地下1层、地上5层全额配比充电桩的自走式公共停车楼,总共设置197个车位,其中小车充电桩停车位185个,大型货车充电桩停车位12个,新能源车主在这里将能够实现轻松快速地给车充电。该项目目前日均可充电约3万度,至少可满足1000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迅速,新能源充电设施成为新型城市的重要公共设施,是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保障。
据统计,2022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目前,合肥市拥有江淮、蔚来、比亚迪、长安、安凯、大众(安徽)等一批整车企业,集聚产业链企业500余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新能源汽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合肥正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
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充电桩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充电桩作为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配套基础设备,受政策端和需求端双重因素驱动,未来有望进入加速建设期,远期市场空间超千亿元。目前,行业迎来积极变化,高压快充车型加速投放引领快充趋势,直流快充桩逐渐替代交流慢充桩提升单桩ASP,单桩利用效率提升带来运营端盈利提升,中国企业出海布局加速,有望给行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遇。
从充电桩功能作用方面来看,其作为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必备的配套基础设施,类似燃油车时代加油站中的加油机,充电桩是用来给电动汽车补能的设备装置,是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必备的配套基础设施。充电桩按服务对象可分为公共充电桩、私人充电桩和专用充电桩,按充电方式可分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等。充电桩产业链上游是设备元器件制造环节,包括充电模块、功率器件等,其中充电模块是核心,成本占比约50%,上游元器件标准化程度高,竞争充分;中游是充电桩整桩制造企业以及运营商环节,二者存在一定业务重合,目前运营端竞争格局较为集中且清晰,下游主要以新能源电动汽车和充电服务运营解决商为主。
从充电桩市场方面来看,政策与需求共振,全球充电桩迎来加速建设期。中国市场,政策端,从2015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有效刺激了充电桩配套建设;
根据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2年Q3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149万辆,充电桩保有量达448.8万台,车桩为比2.56,较2015年的11.6实现大幅下降。欧美市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逐步提升,但充电桩建设进度落后,2021年中/欧/美公共车桩比分别为6.8/12.3/15.9,欧美充电桩存在较大缺口。2022年来,欧美地区对充电桩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补贴金额以及税收优惠逐渐提升,预计在新政策刺激下,未来几年欧美地区充电桩将迎来加速建设期。
从充电桩未来市场空间来看,预计到2025年全球充电桩市场空间超千亿元。考虑到不同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情况以及充电桩的建设进度,我们对中国、欧洲和美国市场充电桩行业空间进行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欧洲/美国充电桩市场规模分别有望达到608亿元/36亿美元/28亿美元,22-25年CAGR分别为37%/41%/75%。考虑汇率换算后,预计2025年全球充电桩市场规模超千亿元。具体测算如下:
中国: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608亿元,22-25年CAGR约37%核心假设如下:
考虑到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假设2023-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分别为31.4%/26.7%/36.8%;
充电桩建设预计加速,车桩比有望逐年下降。假设2023-2025年车桩比分别为2.5/2.4/2.3;
伴随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随车建设的私桩数量较大,预计公共充电桩占比将略有下降;伴随快充趋势,预计直流桩在公共桩中占比逐渐提升。假设2023-2025年公共充电桩占比分别为33%/32%/30%,其中直流桩占比分别为45%/47%/49%。
空间测算结果:预计2025年中国充电桩市场规模合计约608亿元,2022-25年CAGR约37%,其中公共充电桩市场规模约461亿元,2022-25年CAGR约40%;直流充电桩市场规模约427亿元,2022-25年CAGR约42%。
表:中国充电桩行业空间测算
数据来源:公安部, 中国充电联盟, 发改委, 商务部, 中汽协,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预测
更多消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充电桩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