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资料图)
最近发布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征求意见稿)》提出,对电动自行车实行分路段分时段限行。根据征求意见稿,广州一些路段被列入限行,限行时间包括全天限行、白天早7点半到晚7点半限行和早晚高峰限行,限行路段集中在天河区、海珠区、越秀区和白云区等中心城区。该征求意见稿发布后,相关话题冲上社交媒体热搜。广州预计在7月10日对电动自行车限行问题召开听证会。
北京市也加强了对电动自行车的规范管理。北京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今年4月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1月1日起,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不得上路行驶,不得在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停放。违规上路行驶或停放的,执法部门将依法查处。根据2021年北京市5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违规电动三四轮车管理的通告》,违规电动三、四轮车是指未经工信部许可生产,未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车辆性能不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使用电力驱动用于载客或载货的三轮、四轮机动车。同时,对于该通告发布前购买的违规电动三、四轮车设置过渡期,过渡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
广东省深圳市今年1月1日起执行的《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关于对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实施限制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规定,对电动自行车划定一、二级限行区:一级限行区限行所有电动自行车及其他非机动车,二级限行区不限行民生行业电动自行车。划为一级限行区的路段须是电动自行车及其他非机动车完全没条件或不应通行的道路。
【短评】
电动自行车考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彭训文
电动自行车是群众短途出行的重要工具,但近年来引发了违章驾驶、入户充电等问题。如何治理电动自行车违规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保证群众出行需求,成为考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课题。
从各地实践来看,很多地方将此前的“全天候”“中心区域限行”政策,调整为“分层次、分时段”“部分路段限行”;划定不同级别的限行区,对与民生密切相关或者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业给予便利通行优惠政策;对违规电动自行车设置过渡期,并实施“以旧换新”服务……这些举措既有助于减少电动自行车带来的隐患,又充分体现保障民生原则,有利于加强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优化电动自行车通行条件,依法保障电动自行车安全、顺畅、便捷出行。
因为牵涉多方利益,电动自行车是否限行、如何限行、何时限行、何地限行等,都应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在确保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相关限行措施对群众交通出行的影响,照顾残疾人、外卖员等特殊群体需求,确保相关措施体现社会最大公约数。
电动自行车治理还涉及一些复杂的问题。例如,城市如何科学建设机动车、非机动车等交通系统,合理分配路权,确保各类交通参与者“各行其道”;如何通过有效机制,实现对群众选择其他绿色出行方式的“软引导”;如何确保电动自行车真正回归非机动车的属性和定位,避免其“机动车化”……这些都需要城市管理者进一步做好统筹规划、综合施策,在精细化治理上下更大功夫。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多想办法,多开展更加科学扎实的调查研究,相关公共政策就一定能更接地气、更合民意,从而探索出一条电动自行车科学管理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