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使用是提高农作物生产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农药大规模应用之初,在追求农药杀虫、杀菌及除草效果的同时,往往也会对农作物、有益的昆虫、甚至是土壤和水资源环境等造成伤害,还可能损及消费者的食用安全。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农药的规范日趋严格,农药行业不断研发新型有效成分、研究原药化合物的环境影响、改良制剂的配方,农药产品已实现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要求。
我国已成为世界农药主要出口国。全球市场有近70%的农药原药在中国生产,出口总量占我国农药总产量的50%左右。近年来,我国农药原药出口占比递减,而制剂出口比重不断攀升,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不断调整农药产品结构,高毒、高残留农药产量占比从70%以上降至2%以下。三大类农药比例更趋合理,高效、绿色、安全的环境友好产品渐成主流。未来,中国农药工业将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积极转型升级,以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对标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中国农药由大向强的转变。
(资料图片)
2023年中国农药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我国农药行业起步晚,受长期行业集中度低导致的技术落后、产品老化和附加值低等问题困扰,导致现有工艺技术水平与国外大型农药公司差距很大。虽然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药生产国,但是国内企业主要为海外农药巨头做中间体、原药加工,因此全球约60%的原药来自中国,对外出口比例能达到70%以上,几乎覆盖全球主要农药市场。
近年来,在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背景下,我国环保标准提高、行业政策频出,《“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农药管理工作要点》等政策均明确提出淘汰高毒、高残留、环境高风险农药,使低毒农药替代高毒农药;淘汰高污染、高风险落后产能,引导农药行业高质量发展。这要求农药生产企业不断开发高效、低风险(低毒低残留)的绿色农药新品种,以应对日益严格的农药环保标准。绿色农药新品种既满足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又有利于促进农药产品结构升级换代,保障农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国内环保严监管态势的持续,过去几年受环保限制及技术工艺限制,国内部分农药原药生产不稳定,价格波动较大并于高位企稳。在农药原材料和原药供给收紧的大环境下,没有原药配套的生产企业或因原料短缺导致生产不稳定、或因原料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波动,具有“原药—制剂”生产的一体化企业在生产稳定性、成本控制方面优势显著。此外,纵观国际农化巨头的发展历程,系以农化业务为基础完成资本的积累,随后向产业链上下游逐步延伸,形成以农化为起点、以生物技术/种业为突破、而后成为作物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发展路径。在我国农化行业产业链一体化和平台化的发展趋势下,一体化程度高、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将占据优势地位。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3-2028年中国农药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我国农药产能、产量处于世界前列,但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大部分规模小,产能过剩、贴牌销售,处于价值链低端。不少企业存在安全环保隐患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环保安全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现状,国家利用产业政策引导,大力推进企业间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促使农药工业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方向转变。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发布的《“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行业集中目标:到2025年,着力培育10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50家超10亿元企业、100家超5亿元企业,园区内农药生产企业产值提高10个百分点。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发布的信息显示,到2022年中国农药TOP100企业总销售额达2544.24亿元,同比增长23.38%。其中TOP10销售额1007.99亿,同比增长27.03%,占市场份额约39.62%。销售额超10亿元企业达68家,超50亿元企业达11家,超100亿企业达2家。
提出到2025年,农药产业体系更趋完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推进农药行业生产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中型生产企业。到2025年,着力培育10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50家超10亿元企业、100家超5亿元企业,园区内农药生产企业产值提高10个百分点。农药剂型正在向水基化、无尘化、控释、缓释等高效、安全的方向迅速发展,省工、省力的产品备受青睐。此外,生物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保鲜剂和用于非农业领域的农药新产品、新制剂发展迅速。
随着农药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外优秀的农药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当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占领市场,取得先发优势。更多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3-2028年中国农药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