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铜箔是一种具有“三明治”结构的微米级复合铜箔。它具有“铜-高分子-铜”复合的“三明治”结构,其中中间层为4.5μm厚的PET、PP基膜,外层各镀1μm厚的铜。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能量比较高,具有高储存能量密度,已达到460-600Wh/kg,是铅酸电池的约6-7倍,具备高功率承受力。


(相关资料图)

2023复合集流体的优点与市场前景展望

集流体在锂离子电池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承载正负极活性物质,一方面将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活性物质产生的电流汇集并进行传输,减小电池内阻同时提高电池库伦效率、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目前正极集流体是铝箔,负极集流体是铜箔。

复合集流体可改善安全性、降低成本,将逐步替代传统集流体。复合集流体采用三明治结构,由中间的高分子材料和两侧的金属堆积层组成。复合集流体具有高安全性、高比能量、低成本、长寿命、强兼容五大优势。

复合铝箔强调安全性与减薄,可以防止电池热失控,做到只冒烟不起火。复合铜箔兼顾安全性同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能量密度,将逐步替代传统铜箔。

相比传统金属集流体,复合集流体理论减重达55%(复合铜箔)-64%(复合铝箔),电池端能量密度的提升达5%-10%(复合铜箔)。2025年复合集流体市场有望超300亿元,2030年复合集流体渗透率有望超40%,量级超140亿平米以上。设备端2025年市场规模近200亿,磁控溅射设备市场空间为79.5亿元。预计2024-2025年复合铜箔成本有望降到传统铜箔极限成本3元以下,伴随3代一体化设备工艺路线确定,技术迭代能力强的设备厂商优先收益。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PET铜箔行业市场发展调研与前景分析预测报告》显示:

新能源电池及材料赛道热度

近三日,已有璞泰来、铭利达、金浦钛业、*ST碳元、长源电力、大唐发电、荣盛发展等多家公司披露公告称,布局或加码新能源业务,其中不乏跨界入局者。

主营钛白粉销售及生产的金浦钛业于5月30日发布定增预案,宣告进军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根据定增预案,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亿元,用于一项预计总投资超13亿元的10万吨/年新能源电池材料前驱体及热能综合利用项目。

据悉,该项目主要产品为电池级磷酸铁和硫酸,从产品类别上属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实施建设期为1年,试车时间3个月,投产至达产时间半年,生产规模为10万吨/年磷酸铁及30万吨/年硫酸。

另一家电子元件制造行业上市公司*ST碳元,在业绩连年亏损的情况下也瞄准了新能源赛道。

5月30日公告显示,公司拟出资1020万元与成都鑫源恒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合资设立扬州碳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扬州碳元新能源”)。扬州碳元新能源的经营范围涵盖储能技术服务、电池制造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销售等。

同时,*ST碳元子公司娄底碳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与湖南娄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1GWH储能电池PACK生产线项目招商引资合同书》,投资1.5亿元建设1GWH储能电池PACK生产线项目。

锂电池生产商普利特进一步加码产能投资。5月31日晚间公告显示,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与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招商项目合作合同》,拟在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30GWh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与系统生产基地项目。

业内人士表示,与传统6微米的铜箔相比,PET铜箔中间为4微米的高分子材料,两边各1微米的铜,因此制造成本比传统铜箔更低,毛利空间较大。

PET铜箔的横空出世,又为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新故事,行业前景星辰大海。中信证券研报表示,2023年有望成为PET铜箔量产元年。机构预计2025年PET铜箔的渗透率为19.8%、对应锂电池321GWh,2025年PET铜箔市场预计约289亿元。

相关企业蜂拥而入,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00750.SZ)已在正极复合铝箔实现海外小批量装车,与金美合作实现量产。传统电解铜箔供应商诺德股份(600110.SH)也在积极研发PET铜箔。此外,今年7月,生产LED背光源的宝明科技也宣布切入该赛道,拟投资60亿元在江西建设锂电池复合铜箔生产基地。其股价也从那时开启浩浩荡荡的上涨趋势。9月,胜利精密公告称,拟总投资56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功能膜项目,其中包含共计115条高性能复合铜箔生产线。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复合铜箔行业已有数百亿元投资扩产计划公布。此前,东威科技公告已经斩获超17亿元的复合铜箔设备订单,也可印证这一产业趋势。

不过PET铜箔目前仍处于大规模应用的前夕,其渗透率仍然很低,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未来能否快速提升,还取决于下游应用场景的成熟以及大客户的接受程度,笔者梳理下相关概念股,以备投资者不时之需。

《2023-2028年PET铜箔行业市场发展调研与前景分析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