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加快建设创新型河北行动方案(2023-2027年)》,聚焦平台、园区、技术、成果等关键要素,以加大科技服务、强化协同创新、优化创新生态为主要工作手段,实施十大行动,提出到2023年,全省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以下简称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3万家,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00家,全年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超1500亿元;到2025年,全省全社会研发经费突破1000亿元,科技领军企业超1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5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万家,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2000亿元;到2027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5%,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5%
【资料图】
激活创新第一动力
行动方案中一个目标令人瞩目——到2027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5%。
2021年河北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85%,要想达成目标,每年平均提升0.1个百分点。
“以2021年为例,河北省GDP总量超4万亿元,这意味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每提高0.1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支出将增长40多亿元。”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未来五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的增长,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
研发经费用在哪里?一组数据说明动向——2021年,全省各类企业研发经费支出637.2亿元,政府属研究机构研发经费支出67.6亿元,高等学校研发经费支出33.7亿元。
有投入就有回报,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支持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瓶颈技术95项。
行动方案提出,推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制度,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例保持在80%以上;进一步加大对高校院所科技经费支持力度,引导增加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深化产学研结合等。对此,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科技创新工作迈向更高层次的信号,传递的是河北省迎难而上的决心。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5万家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是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到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5万家。”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行动方案提出的这一目标,说明河北省始终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全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服务科技企业,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壮大工程、科技特派员服务计划、科技金融支撑计划,推进科技领军企业培育,组织产业链重点企业服务活动等。
企业是产业的基本单元,企业强则产业兴。为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行动方案提出,支持高新技术行业优势骨干企业围绕核心产业实施兼并重组,打造产业链“链主”企业;聚焦信息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滚动实施一批产业化示范项目。
“到202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5%左右。一步一个台阶,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全省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2000亿元
成果转化整体效能提升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2000亿元。”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2022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1300亿元,距离完成目标,任务艰巨。
“目前,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不高,原因主要是创新链上存在‘断点’和‘堵点’。”该负责人分析。
中试环节薄弱是“断点”之一。为补不足,行动方案提出,鼓励中试基地发挥中试设施、中试设备、中试场地的作用,为有中试需求的企业或科研单位提供中试熟化、工程开发、样品试制、数据模拟、场景应用、工艺改进等中试服务。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资,为中试基地建设发展提供支持保障。2023年,备案10家省级中试熟化基地。
一手“补链”,一手“通链”。
产学研合作是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引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奔向市场,行动方案提出,聚焦先进钢铁材料、新型显示、氢能等重点领域,按照“一领域一个团队,一领域一张图谱,一领域一批企业”的思路,稳定支持10个左右产业领域,布局30-50项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打造重大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雄安新区全球创新高地,加强重点领域协同创新,引进京津高水平科技人才,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聚焦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省孵化转化,每年吸引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左右。
产学研“联姻”,科技“红娘”不可或缺。行动方案提出,建立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常态化信息发布和路演对接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金融等要素的精准对接。充分调动技术转移机构积极性,面向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年举办“科技成果直通车”系列活动50场以上,并开展长期对接服务和跟踪。
国家级创新平台超100家
集聚高端创新要素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3年,新增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0家;到2025年,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超100家。”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两个“100家”的目标,凸显了河北省加速创新平台落地,持续放大磁吸效应的导向。
近年来,河北省紧盯“高”“新”发展定位,引导创新资源集聚,截至2022年底,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数量达2661家,创新平台载体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如何进一步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激励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向“高能级”挺进?行动方案提出,面向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组织优势科研力量,联合全国优势创新力量,牵头或共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面向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核心科技力量,在绿色化工、现代交通、新型能源等领域,整合省内外优势创新资源,谋划组建一批省实验室和高能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打造区域发展源头创新力量,建立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后备培育库,通过牵头建设、合作共建等方式建设一批创新平台。
“创新平台是集聚高端创新要素的‘强磁场’。力争到2027年,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建设需求,形成以省实验室、高能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核心的创新平台布局体系。”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河北日报记者王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