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白露过后,暑热渐渐消逝,天气渐渐转凉,要注意保暖。

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资料图片)

二候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玄鸟解见春分(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群鸟养羞:这个“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羣鸟养羞。”

白露的习俗有哪些?

祭禹王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盛大,历时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

过白露节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酿白露米酒

苏浙地区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米酒的酿制除取水、选定节气颇有讲究外,白露米酒的酿造方法也相当独特。埋藏几十年的酒色呈褐红,斟之现丝,易于入口,清香扑鼻,且后劲极强。

除了以上浙江各地的习俗,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其他一些地区还有饮白露茶、喝白露酒等习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