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原标题:标签不代表一切

近日,有消息称,北京理工大学在开学季来临前,统计新生的MBTI用以进行宿舍分配。一项流行于网络的性格测试,能够决定大学生四年的室友是谁?对此,有人认可,也有人表示怀疑。

MBTI是什么?作为一种近几年风靡年轻人群体的人格类型理论模型,MBTI从外向/内向、感觉/直觉、思考/情感、判断/知觉四个方面定义测试者的性格特征。有一部分MBTI的拥趸认为,这项测试让他们得以了解自己;也有人认为,四个字母可以涵盖自己性格的方方面面,以此为依据结交新朋友,更容易遇到契合的人。

回看北理工此举,反映的是大学生对室友分配新方式的盼望。目前最主流的宿舍分配方式仍是按学号或随机分配,有大学生吐槽,推开新宿舍的门,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未来四年的室友是怎样的人。脾气性格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学校以性格测试为依据分配室友,看似是追求新潮之举,实则体现了以人为本、换位思考的理念。

通过收集每名新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各类信息,尽可能让新生找到合适的室友,有效地帮助初入校园的新生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引入MBTI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室友分配过程中信息不对等的问题,也能看出,学校在尽己所能“撮合”志趣相投的学生。

然而,利用MBTI初衷虽好,使用也要有度,只因看似权威的心理测试也有可能会出现偏差。一味追求性格测试,只会让看似科学的结果变得不科学。MBTI仅从四个维度描述测试者的性格特征,且忽略了人在不同社会情境下表现出不同行为的可能性。

不过可以放心的是,北理工此次分宿舍,除了关注每个人的MBTI,也参考了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MBTI只是一个参照,个人需求才是重点。真正良好的舍友关系,在于大家共同的经营。由此可见,校方在积极尝试的基础上,也在避免心理测试结果导致的偏差。

在MBTI引入宿舍分配前,已有招聘者要求求职者提供个人MBTI,将其作为衡量求职者能力的重要考量因素;也有不少人在相亲时“换汤不换药”,用MBTI代替传统的生辰八字。愈演愈烈的MBTI潮流让性格测试包办人生的大事小事,大有一种“贴标签”的意味,先入为主的理念,会让人们失去深度挖掘他人性格多面性的兴趣,反而提高了交流的成本。

不论是MBTI,还是一直热度不减的星座、血型等,都是将一个性格模板套用在一群人身上,这类理论的依据是,人的个性是由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作为社会中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个人的个性除了由基因决定,后天的社会因素也不可忽视。一味在生活中套用MBTI模板,只会让自己陷入认知偏差的陷阱。(王臻儒)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