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不仅仅是技术的产物,更是情感的传递。它的精神内涵可以概括为:爱是人间良药。

下半夜两点,睡着的老妈,嘴巴张开重重喘气,我用一把小勺,小心地往她嘴里滴几滴水,稍息再滴几滴。正专心着,突然不远处一记闷响,紧接着哭叫声,原来是19床的老太从床上掉了下来。值班护士叫来人把老太抬回床上,老太哼了好一会才平息。


(资料图)

早晨护士来送药,发现19床又有状况。老太身上的被子踢开了,排泄物一床。护士长张罗人来处理好,对清醒着的老太说,你这情况一定要请护工了!有病员家属说,前天老太儿子把他老娘送来后就不见踪影了。

老太开始给儿子打电话。对方铃响但始终不接听。老太一遍遍再打,儿子竟然关机了。刻把钟后老太再打,这次接话了,周围都听得到。老妈你烦不烦?我在忙,跟你说过空下来我会来的。我半夜里想小便摔地上了,你要帮我请个护工。不就是个小便问题吗?让周围随便哪个护工帮个忙,接一次小便付十块钱行吗?

听到这话旁人都哭笑不得。老太再三央求儿子请护工,听儿子吞吞吐吐,老太就对儿子说:“你这次来给我带把刀好吗?把我一刀捅死,你可以省心了!”“你瞎说点啥呀!我今天抽空来!”儿子口气很凶,急急挂了电话。

周围有人问,你儿子是干啥的?我儿子啊,是开公司的,手下员工不少呢。老太说这话时还带着点自豪感。

病房百态,有这样,也有那样。老妈斜对床躺着个不声不响的老头,陪伴老头的是他年逾古稀的老妻。她告诉我,老伴原先身体一直很好,这次是车祸造成高位截瘫,手术失败后又肺部感染。她说这话时很平静,脸上看不出一丝忧戚。

我说你日夜陪伴很不容易。她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是应该的,我老伴脑子是清爽的,也很敏感,所以我在他面前要尽量做出放松的样子,让他觉得他的病并不可怕,也还有希望……

17床是一位晚期乳腺癌患者,已瘦得脱了形,但人非常安静。陪在她身旁的是她19岁的儿子。这个阳光男孩时不时地给他母亲喂水、擦汗、按摩,有时也打开手机让他妈妈看些什么。母子俩轻声交谈时,我见母亲看儿子的眼神是那么清亮柔和。也许她是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眼前这个儿子,却让她得到了人生的安慰。我忍不住称赞这位行孝少年,他有些腼腆地说,她是我妈呀。而后又补了一句,妈妈只有一个呀!

这是感染科病房,病人多病情也都重,走廊里加了床位,一个耄耋老汉躺在那,下身只裹着一条纸尿裤,嘴里哀叫不停。那苍老的叫声里,透着凄凉无奈,也似有无限委屈。直到第二天的傍晚,他边上有了一个差不了他几岁的老头陪着,他才停止了叫嚷。

我98岁的老妈是黄梅天引发心衰,救护车送往附近的区中心医院。该病区已老旧,房间拥挤,环境嘈杂。入住第二天,我们跟科室主任、一位和蔼的女士商量,能否让老妈换到心衰中心科去,那里环境好,有利老人康复。主任很理解我们,但她说,心衰中心主要收治手术病人,这要请他们来给老人会诊。会诊医生来了,看了片子和一系列验血报告,说老人已伴有肺部感染,情况非常严重,到他们那儿去也只能进重症监护室。考虑到老妈始终清醒,进了重症室如见不到家人她难免会恐惧着急,心衰病人情绪不好后果很难想象。于是我们决定不进监护室,好在主任过后给我们换了隔壁房间一个空间较大的床位。

药物治疗加上营养支持,一周后,老妈的各项指标渐渐回到正常。陪护老妈的日子里,我们除全程请了护工外,大家庭里人人出动轮流陪护,孙辈们也赶来探望安慰老祖宗,不到两周,老妈出院了。

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誓言已在医界广为人知,告诉人们,医疗不仅仅是技术的产物,更是情感的传递。它的精神内涵也可以概括为这几个字:爱是人间良药。(徐慧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