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促和榜样让老社区呈现新“枫”景
(资料图)
成都市成华区深化基层“分诊调解”模式推动人民调解走深走实
调解中,社区倾听来访群众诉求
前不久,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街道下涧槽社区居民张某与楼上邻居齐某一家因噪音问题发生口角,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住在该社区的老党员程进得知后,迅速对双方进行劝和,纠纷最终得到了化解,矛盾没有进一步激化。一直以来,程进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以他名字命名的“小程和合事”老党员工作室吸纳的多名“热心肠”,就是专门处理这类社区矛盾纠纷的人民调解组织。
“小程和合事”老党员工作室不仅是当前人民调解落地基层促进社区和谐的一个直观体现,也是社区继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载体,还是成都市成华区推进社区实施“分诊调解”模式实现人民调解工作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成都市成华区司法局、二仙桥街道办指导下,下涧槽社区作为推动城市更新的典范,不断深化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扎实建好人民调解队伍,持续保障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使矛盾纠纷化解在院落楼栋、社区达90%以上,树立了基层“矛盾不上交”的和谐榜样,让老社区呈现出了新“枫”景。
依靠属地群众发展调解队伍
下涧槽社区原来叫下涧槽企业生活区,始建于1951年,系成都机车车辆厂生活区,占地面积347亩,共有5373户12800人,是一个典型的大型国有企业老旧生活区。在成都市成华区由“生产导向传统老工业区”向“宜居宜业现代城区”加快转型的发展过程中,社区房屋“老破小”、环境“杂乱差”的现状,与周边新建现代化社区的形象反差极大,成为居民群众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绊脚石”。
近年来,成都市成华区以下涧槽社区生活区改造为突破口,着力破解基层矛盾突出的问题。下涧槽社区深刻把握“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这一新时代“枫桥经验”核心要义,坚持人民调解为人民的理念,充分发展吸纳一批在当地有威望、明事理的老党员、退休干部等群体,通过发挥其人熟、地熟的优势,参与基层社区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目前,除了“小程和合事”老党员工作室外,下涧槽社区还发展了“疏心姐妹调解室”“仙姐调解室”等一批个性化调解工作室,不断为社区和谐作出贡献。
独居老人李某是居住在下涧槽社区的一名退休国企职工,因常年身体状况不佳,雇佣郭某对自己进行照料。今年1月,李某的老同学张某突然找到社区寻求帮助,称李某的身体每况愈下,现已卧床不起,因家里居住条件恶劣,不适宜养病,于是与郭某商量李某入院治疗事宜,却遭到郭某坚决反对,双方多次协商无果。社区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得知后了解到,张某认为郭某没有尽到照看义务,导致李某身体状况很差,社区调解员咨询了医生,得到立即入院治疗的意见。
调解时,调解员告知郭某,李某必须入院,否则可能危及生命。经过耐心劝说,郭某最终同意,并愿意负责李某在医院期间的饮食起居。面对这起矛盾纠纷,社区调解委员会迅速行动,多方沟通调解,将独居老人李某成功送医治疗,才没有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调解中,正是凭借社区发展的地方调解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最终才成功化解了这起纠纷。
成都市成华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基层矛盾纠纷大多以邻里纠纷、家庭纠纷为主,群众身边的事群众调,不仅能做到矛盾还处于萌芽阶段时被快速掌握,还能有效防止矛盾被激化、扩散,对提升纠纷化解率有极大帮助。”
引入新机制满足解纷必要条件
基层矛盾多样化,要实现“矛盾不出社区”的目的,仅有调解员还不够,还必须成体系推进。对此,成都市成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深化“分诊调解”模式,引入实施“四诊四调”分层过滤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四诊四调”,即“出门巡诊、随手调”,简单纠纷通过党小组、网格员、楼栋长在楼栋、院落随时随地化解;“坐堂接诊、及时调”,一般纠纷通过社区调委会、律师、心理咨询师、民警、法官、“五老乡贤”等多方调解力量将矛盾化解在社区;“专业问诊、呼叫调”,复杂纠纷通过街道呼叫、部门报到,合力将矛盾化解在街道;“多方会诊、综合调”,疑难纠纷通过区领导召集专家、学者、金牌调解员、特邀律师等综合力量将矛盾化解在区内。
去年,下涧槽社区居民吕某在工地作业时从高处掉落摔伤,当场昏迷并被送至医院就治。随着吕某的身体逐步恢复,因后续治疗及医疗伤残等费用的赔付与劳务公司产生了纠纷,在护理人员陪同下,吕某来到街道司法所申请调解。司法所立即与应急办沟通对接,并对这起矛盾纠纷进行研判。经司法所、应急办、社区律师多次实地走访调查,在与双方当事人分别联系沟通且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司法所与应急办搭建调解平台,但第一次调解双方未达成一致。第二次调解,经调解员耐心沟通,律师紧密配合参与并提供相应法律服务,当事双方最终自愿达成一致协议:分批次补偿吕某各项费用38万元。
成都市成华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全方位的矛盾调处框架构建,把矛盾纠纷“分诊细化”,持续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向往,这一人民调解机制模式的推进,更好满足了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高质量的公共法律服务需要,形成了与社区发展治理相匹配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重整资源推动纠纷调解专业化
将矛盾化解在社区内的关键在于人,而扎实的社区党组织建设就是灵魂。具体推进过程中,下涧槽社区将社区调委会与社区党组织调解力量充分整合,对辖区7个院落党支部、10个院落党小组和11个企业党支部进行优化设置,将党组织建到院落、楼栋,实施矛盾纠纷区域化管理,通过网格划分让每个党支部与辖区调解组织结对共建,对发现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引导调解,采取“小程”讲调解故事、通过典型案例以案说法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真正对矛盾纠纷实现提前介入,随时随地将简单纠纷化解在楼栋、院落。
同时,进一步整合社区诉调、访调、公调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资源,形成“社区调委会+行业调委会+个性化调解室+专(兼)职及五老调解员”全链条调解模式,在具体实践中推行“摸排调查取证、培训提升水平、查清矛盾动态、确保化解到位”调解办法,促使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突出矛盾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实现人民调解资源深度整合、优化配置、充分盘活。
重组社区法律资源,聚合社区法律顾问、社区民警、下沉法官、心理咨询师、行业专家组成专业调解团队,全方位了解社区人口状况、治理结构、企业分布等基础信息,每周定期为群众提供普法宣传、心理疏导等一对一服务,对重大复杂疑难纠纷推行听证参与、阳光调解。召集社区在职和退管党员律师、警官、教师等多方社会专业力量,常态化开展法律法规进院落宣传,参与并组织调解,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活人民调解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