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分析
(资料图片)
我国医疗器械和药品人均消费额的比例仅为0.35:1,远低于0.7:1的全球平均水平,更低于欧美发达国家0.98:1的水平。 因为消费群体庞大、健康需求不断增加以及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医疗器械是指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具有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功能。医疗器械是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将逐步向更为高端的市场环节进行渗透
从产业链角度看,上游以各类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相应的技术研发企业为主。中游以各类医疗设备、耗材相关的制造企业为主。下游则以各类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第三方检验中心以及C端使用者为主。国内医疗器械产业链构建相对完善,未来将逐步向更为高端的市场环节进行渗透。
医疗器械市场的主要产品包括医用影像设备、手术器械、康复设备、诊断试剂、口腔医疗器械、眼科医疗器械、心血管医疗器械、呼吸系统医疗器械等。其中,医用影像设备和手术器械是市场份额最大的产品。医疗器械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的增加、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保健支出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政府对医疗器械的监管也在不断加强,对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分析
中国医疗器械流通市场呈现出整体分散、趋于集中的竞争格局。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利用产业基金、上市融资、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努力提高行业组织化水平,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未来行业改革发展的主线。大型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可以为生产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优质服务,实现规模化效应。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医疗器械批发企业数量偏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行业的整合是大势所趋。许多规模小、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从而会提高医疗器械流通行业的集中度。由于国内医疗器械公司整体呈现小散乱格局,行业集中度尚低,随着行业的规范化,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围绕核心业务的整合并购将成为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必然趋势,重磅产品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随着技术进步和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将促进国内装备的更新换代,扩大医疗器械的市场容量。伴随着技术进步,中国不断采用高新技术,使医疗器械在灵敏度、适用性、早期诊断、微量分析、诊断治疗的特异性和有效率等方面得到大大提高,这势必将促进一大批老产品的提前退役,引发新的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中国经济从疫情的动荡中恢复,医疗健康领域在疫情带来的非常态经济周期下,整体投融资增长态势显著。同时,新《条例》首次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与“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放在并列位置,凸显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众多,但极易触碰天花板,多数细分市场规模在几十亿左右,平台化发展将是主流。罗氏、美敦力等国际巨头均通过并购壮大。国内,医械并购案例大幅增加,从同类产品并购、产业链并购到平台化收购,行业整合大潮已经到来,新的龙头企业将不断产生。行业由器械产品向服务延伸。“产品+服务”的商业模式,未来单纯的生产销售企业将会难以生存,只有不断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能继续成长。产品单点创新推动器械公司占领细分市场。互联网医疗+智能设备——大数据平台和智能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和医疗机器人)将会是未来医疗器械服务发展的最大方向。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拓展医疗信息化、健康大数据、慢病管理平台将是未来大趋势。
市场规模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产业体系。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9,582亿元人民币,近7年复合增速约17.5%,已跃升成为除美国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场。预计未来5年,器械领域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至2023年底将突破万亿。
医疗器械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医疗器械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关于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