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植入器材是高值耗材的重要细分领域之一,市场规模仅次于血管介入类高值耗材,其安全性、有效性监管要求严格,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属于高值医用耗材类医疗器械。按照我国医疗器械分类管理的规定,一般属于三类医疗器械。目前国内骨科植入器材各细分市场的渗透率不足5%,远低于美国的40%-70%,发展空间巨大,骨科植入器材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中国骨科植入渗透率低、当前我国骨科植入物各细分行业的渗透率均不足10%,远低于美国的40-70%。从细分领域来看,关节技术难度最高,当前关节的国产市占率也最低,国产替代空间最大,是当前国产企业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目前中国骨科市场集中度分散,进口企业占据绝大多数份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骨科植入器材行业发展前景2023

20世纪初,西医骨科在中国尚处于萌芽阶段,仅在少数几个城市开展。在这一时期我国第一个骨科专业、骨科学科、骨科医院相继开始出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骨科医疗器械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的迅速提高,尤其是21世纪以后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带动了国内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不断的学习和竞争中,国产的骨科器械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开始打破外资垄断的局面。

我国的骨科专业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但是为骨科器械行业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骨科植入器械由手术器械演变而来,早期发展相对缓慢,在研发、生产工艺和市场营销等各方面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的迅速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带动了国内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不断的学习和竞争中,国产的骨科器械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开始打破外资垄断的格局。

国内骨科植入器械应用起步较晚,渗透率及居民医疗支出消费水平等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行业结构处于调整阶段。未来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和临床医生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各细分领域占比会与国际成熟市场趋同,关节类和脊柱类植入器械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国内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上市公司,在公立医院改革、严控耗占比以及集中带量采购等相关政策的推动之下,国产耗材也开始迎来发展的春天。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骨科植入器材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分析:

骨科植入医疗器械是医疗器械重要细分行业之一。骨科植入医疗器械,指的是通过手术植入人体,可以起到替代、支撑人体骨骼或者可以定位修复骨骼、关节、软骨等组织的器材材料,主要包括骨接合植入物及关节植入物,如接骨板、接骨螺钉、髓内钉、脊柱内固定植入物、人工关节等,属于高值医用耗材类医疗器械,因为长期植入人体,对人体的生命和健康有着重大影响,且价值通常较高。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可以分为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和其他四大类。

我国医用耗材尤其是高值耗材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导致了我国相关产品在参与市场竞争时被国际厂商的产品排挤的现象较为突出。同时,由于缺乏广泛合作,也导致了我国医用高值耗材行业发展不平衡,缺乏核心有效的竞争能力。国内骨科医院植入市场规模位列高值耗材第二,市场空间广阔。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属于Ⅲ类医疗器械,其安全性、骨科医院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由于骨科医院植入医疗器械价值较高且为一次性使用,在骨科医院市场中通常被归入“高值耗材”。

从细分领域而言,国产化率最高的是创伤治疗市场,国产创伤骨科植入物占据高达67.85%的市场份额,基本实现国产替代;其次是脊柱市场,随着脊柱产品进口替代的不断发展,国产脊柱产品有望在近几年内获得超50%的市场份额;而国产化率最低的是关节市场,虽然国产关节产品发展迅速,但是与进口产品依然存在差异,需要时间追赶。随着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III类医疗器械企业行业集中度逐步上升,高端产品需求仍在扩大。并且目前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行业竞争格局分散,但行业整合趋势明显。

骨科植入器材行业报告是从事骨科植入器材行业投资之前,对骨科植入器材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评估项目可行性、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对策等,为骨科植入器材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研究性报告。想要了解更多骨科植入器材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骨科植入器材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