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新城以地区产业园为基础,侧重于本地区具有优势生产要素禀赋的产业发展,布局“产城融合”新战略。在我国,产业新城的发展多以PPP形式展开,政府聚焦战略引领与规划,项目审批与监管,而具体的投资运营活动移交给企业。目前,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国传统的以“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工业)园区正在向“产城一体化”的综合性产业新城转变,区域功能结构更为复合、全面,对产业服务的配套要求也更为精细化、多元化。


(资料图)

我国产业新城建设主体多元,从运营商综合实力来看,华夏幸福、中新集团、张江高科排名靠前。从区域分布来看,产业新城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

产业新城概述

产业新城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人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基石、以“产城融合”为标志的城市发展创新模式和人本的城市开发哲学,为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样本。

产业新城业务包含三种类型,分别是产业新城、科技新城、产业综合体。

产业新城是指在城市主城区之外,以产业为先导、以城市为依托,建设产业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城区,是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

科技新城是指在城市副中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高科技制造业为基础、城市生活配套为支撑,形成功能复合、高效统一的城市区域;

产业综合体是指在一线城市副中心或中小城市核心区,以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具有完善的城市生活功能配套的总部产业商务办公区域。

产业新城行业分析

在我国,产业园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早期得益于世界产业转移分工。目前,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国传统的以“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工业)园区正在向“产城一体化”的综合性产业新城转变,区域功能结构更为复合、全面,对产业服务的配套要求也更为精细化、多元化。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已有产业新城122个,尤其以“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珠三角”四大城市群居多,分别为41个、35个、13个、6个。同时,参与产业新城开发运营商的主体较为多元,包括专业运营商、房地产企业、实业企业等。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产业新城行业投资策略分析及深度研究报告》分析:

从产业新城的区域分布来看,产业新城建设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珠三角、中部等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人口最为密集的五大城市群。

从目前产业新城的行业参与主体分布来看,参与产业新城开发运营的主体较为多元,既包括专业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如华夏幸福、华南城集团等,也包括知名的房地产企业,如碧桂园、中国金茂等,还包括实业企业,如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武汉东湖高新集团等。

从综合实力评价结果来看,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在新的行业参与主体加速涌入的同时,产业新城运营商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与方向,在产业定位、招商、培育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有了新的成果。一些优秀运营商坚持走“以人为本”的道路,不断探索并创新城市建设和服务发展路径,通过产业发展和城市服务的完善,提升城市吸引力,有效促进人才和产业导入,积极赋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从产业新城的运营商在进行产业定位时,不仅通过与国际知名的产业研究机构进行合作,为其项目进行合理产业定位,而且越来越多的运营商通过自建产业研究平台的形式,来持续跟踪产业发展趋势,以增强自身对产业的判断力,从而更加熟悉产业发展脉络。此外,产业新城项目对龙头企业引进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就更需要基于长期系统发展的角度来研究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定位越准,项目对龙头企业的吸引力就更强,这样能更好地实现项目顺利落地。

产业新城行业发展前景

当前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创新驱动持续引领产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此外,都市圈建设不断推进,城市群作用日渐突出,区域间壁垒正逐步打破。产业新城作为承接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在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目前,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国传统的以“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工业)园区正在向“产城一体化”的综合性产业新城转变,区域功能结构更为复合、全面,对产业服务的配套要求也更为精细化、多元化。

想要了解更多产业新城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产业新城行业投资策略分析及深度研究报告》。报告根据产业新城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中国产业新城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产业新城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产业新城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