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是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确设计和施工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
智慧工地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为计算机、互联网及监控器材等产业,上游行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加工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智慧工地企业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质量,乃至整体最终产品的质量、成本和使用效果。智慧工地行业下游行业主要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等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推进,全国各地建筑工地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建筑工地安全事故频发、建筑质量问题频出,建筑工地扬尘、噪声扰民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智慧工地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020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6.39万亿元,约占当年GDP的四分之一。2020年2月22日,工信部在召开的加快推进5G发展,做好信息通信业复工复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通信行业积极探索推出5G+智慧工地等多种创新应用。2020年7月28日,国家十三部委联合发文指出,要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2018年,智慧工地市场规模保持20%以上增速,2019年市场规模达120.9亿元,2020年底行业市场规模达138.6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4.6%。
在全球科技进步的浪潮驱动下,建筑行业作为支柱产业,工业化、智能化、数字化将成为其发展转型的主攻方向。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信息化水平等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
建筑业总体上偏向于高消耗、低技术、高投入、低产出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面对以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基建,观念转变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一系列挑战。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建筑业必须通过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等现代化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要从根本上实现建筑业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目的,唯有构建新型生产方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今后,在5G技术全面商用化的助推下,建筑业将全面提高数字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建筑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更好实现成熟的一体化行业监管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和能力都会有明显提升。
二、智慧工地行业经营业绩分析及发展热点
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背景下,工业化4.0技术助力智慧工地建设。“大物移云”是将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结合,借助该技术,智慧工地可以实现智能化监控和管理。以某工地为例,通过智能硬件实时采集数据,实现工地业务数字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帮助管理者实现智能化管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冬奥场馆)、武汉京东方生产线等项目均使用智慧工地助力施工。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及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即“两新一重”。而智慧工地是“智慧城市”和“互联网+”理念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具体呈现,亦是新基建的重要一环,势必在政策利好之下加速前行。
2020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6.39万亿元,约占当年GDP的四分之一。尽管体量已经足够庞大,但传统粗放式、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施工安全风险大、生产效率低、建设成本高依然是横亘在建筑业面前的难题。
三、智慧工地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智慧工地兴起的初衷,就是要解决困扰传统工地的沉疴。所谓智慧工地,是指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围绕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建立支撑现场管理、互联协同、智能决策、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系统,以此实现信息技术与现场管理深度融合的新型施工管控模式。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增速的放缓,智慧城市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因而被多个国家和地区列入战略发展规划,多个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作为智慧城市在工程领域延伸的智慧工地,将直接受益于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未来前景十分广阔。
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智慧工地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深度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