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Red wine)是葡萄、蓝莓等水果经过传统及科学方法相结合进行发酵的果酒。红酒比较典型的是葡萄红酒和蓝莓红酒,葡萄酒有许多分类方式。

2023中国葡萄酒品牌现状与销售数据

中国的葡萄园种植面积全球第一,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葡萄酒产量也是日益增长,突飞猛进。经过100年的发展,本土品牌形成了以张裕、长城、王朝、威龙为龙头的第一品牌企业,以云南红、华东、龙徽、北京丰收、甘肃莫高、东北通化股份、长白山、新疆新天等为主的第二品牌企业。数据显示,2021年红酒累计销量超1200万件,同比增长约33%;累计销售额36亿元,同比增长约50%。


(相关资料图)

分析热红酒风靡的背后原因发现:一是,热红酒有着鲜明的季节特色和节日属性,迎合了消费者对于节日、仪式感、情绪等方面的需求,带来了情感满足。二是,酒作为多元化需求的载体,除满足气氛调节的需求外,也表达了对自我需求的关注,不少网民就表示,适量饮酒达到微醺状态以释放压力调节情绪成为人们选择喝酒的重要原因。三是,现代人的生活要有点仪式感。

随着国际市场的持续低迷,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各主要红酒产国的主战场,各红酒主要生产国都在加快在中国的布局。

目前全球主要红酒出口国为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智利、美国、德国、南非、阿根廷、葡萄牙、新西兰。其中,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智利、意大利和美国为我国进口红酒的主要产地,最高时这6国每年进口量的和占中国进口总量的90%。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红酒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红酒已经进入品牌化时代,中国红酒行业将进入全新市场趋势,酒香不怕巷子深,品牌化输出未来之路已成型,随着酒类市场的蓬勃发展,一大批有实力的酒类流通企业开始崛起。目前,60%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进口红酒,但事实上,国产红酒的性价比和质量远远超出了公众的认知。相信随着消费者教育的深入,国内低端红酒市场会向品牌化方向演变。

目前中国高端红酒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复合型发展”的新阶段,而这个阶段呈现出三个突出的特点:有规律,有特色,有主见。新一代的消费者们乐于主动去定位自己的个性化喜好,直接推动了进口葡萄酒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升级和葡萄酒市场与消费日趋理性,给葡萄酒行业带来更大变化,品牌集中度会得到提升,部分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进口产品,在变革期内国内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从全国区域划分情况来看,一线城市是高端红酒消费的主力市场,饮用率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而在二三线城市,葡萄酒的饮用率增长相对缓慢。这说明一线城市消费者已经逐渐培养起饮用葡萄酒的习惯,葡萄酒正在融入一线城市消费者的生活中,而二三线城市高端红酒消费尚带有风潮性,市场还不成熟,未来中小城市将成高端红酒市场的"后起之秀","二三线城市存在市场空白,同时葡萄酒发展正在从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地区推进,两者正好碰在一起,内陆地区刚好有这种消费需求"。预计未来二三线城市进口葡萄酒的消费量均将有明显上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未来红酒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不可避免,这也是国际酒商对中国市场垂涎欲滴的原因,而中国红酒市场的大幅度增长,主要的发力点在于二三线城市。

年轻人的酒市场逐步多元化

2012~2017年,国内白酒巨头纷纷布局低度酒,推出预调酒、果酒产品。年轻人的酒市场逐步多元化,预调酒、果酒品牌涌现。预调酒在2014年迎来爆发期,随后因大量品牌同质化竞争,供需失衡,市场陷入重整。这一时期五粮液推出了冰珀43果酒、仙林青梅酒等产品,茅台推出了悠蜜,泸州老窖推出了鸡尾酒和果酒。

2018年之后,年轻人的酒市场更加丰富多元,借势资本力量,大量花米果酒、苏打酒、起泡酒、露酒、精酿啤酒品牌涌现,甚至大量的软饮品牌、餐饮品牌跨界推出低度酒以把握年轻人群。星巴克推出BarMixato特调酒吧,海底捞推出Hi捞小酒馆,奈雪的茶推出水果酒精茶和奈雪酒屋,喜茶推出醉醉系列,这些品牌试图通过新的尝试进入年轻人的酒市场竞争领域。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80后达到法定饮酒的人数高达4.9亿人,这是一个基数庞大的市场。如果把消费者的年龄拉长拉宽来看,在生命阶梯中,一个人对于饮品的需求大致依循一个从软饮到硬饮的生命阶梯。人在年龄尚小时,通常喜欢喝饮料,追求口感至上,越往生命阶梯中后端走,越喜欢高度浓烈的酒。

但年轻人的酒市场极为特殊,他们是一拨进入大学校门或者进入职场时间不长的群体。

年轻人群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校学子,51%的学子每月饮酒消费为200~500元,9%为500~800元,8%为800~1000元,3%超过一千元;第二类是一二线城市的白领,每月在饮酒上的消费超过500元者占比73%;第三类是三四线城市及以下的小镇青年,每月在饮酒上的消费超过500元者占比70%。

《2023-2028年红酒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