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看《孤注一掷》之前,有点担心,因为在短视频平台上看过大量揭秘电诈的视频,有点担心,担心它会是一部没有人际关系的电影。
所谓没有人际关系的电影,是我的说法,其实就是,不以人和人的情感、欲望来发动故事,也不让故事里的人产生情感互动,更不会用人和人的关系,推动故事,并且不肯走向一个较为明亮的结果。就像《打蛇》《黑太阳731》《世界残酷写真》这一类剥削电影。所谓剥削电影,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取消人际关系的电影,甚至,故事里的人,都被取消了主体性,没有特别鲜明的个人形象,甚至没有机会建立个人形象,只是一个符号,甚至一个工具,担任的是“故事蝼蚁”的角色,随时都可以消失。《咒怨》之类的电影,说起来很恐怖,但完全不会让我害怕,是因为它有人际关系,但《打蛇》就让我毛骨悚然,焦虑且不安。人际关系是心理安全的护城河,不但现实中是这样,在电影中也是这样。
当然,在当下,也不太可能出现这种电影,但只要是往“没有人际关系”这个方向靠的电影,都会让我不安和焦虑。比如七十年代的“007”电影,看起来鲜衣怒马、烈火烹油,但却有着冷战时期的特有气息,人和人之间,没有深切的联系,没有纠葛,没有一丝垂怜,被追杀的人在深夜的大街上无告地奔跑,敲着一扇又一扇门,却得不到回应。所以,每次回顾“007”电影,我都会把这个时期的那几部跳过去。
结果还好,《孤注一掷》是有人际关系的,而且,电影里的几个人,都建立起了鲜明的个人形象。程序员潘生、模特安娜,还有阿天、小雨和阿才,都有各自的出身来历,有社会关系,有性格和欲望,有主体性,也有主动性,虽然都不是完美的人,却都在各自的环境里有根系,也有自己辐射出去的市井场景。有了这些,这个故事就不是无告的,就不是让人焦虑不安的。
而且,故事里几个人的互相帮助、救援,构成了故事主线,连反派二号都临门起了善心(不好意思剧透了)。特别是故事的后半段,咏梅扮演的警察赵东冉,扭转了几个人的命运,也扭转了故事的走向。虽然赵东冉带来的救赎,是为了在惨淡中带来亮色,让故事走向圆满的需要,但电影是要有心理安全的底线的。在《孤注一掷》这样一个故事里,心理安全的底线,尤其重要。故事的前半段,已经尽了警示、劝诫、告知的责任,后半段,就要救赎、挽回,前半段把故事中人带到了不堪的境地,后半段就要把他们带离那里,这是故事的道德。
其实,在看那些揭秘电诈的视频时,我就在想一个问题,这些团伙和个人,是在一种什么环境下工作,在那个环境里,他们有没有可能建立起联系,有没有可能在互动中发生感情,最终激发出向善一面。因为,他们毕竟是人,而不是机器,只要是人,就还有希望。《孤注一掷》填补了这个空白。
导演申奥,之前还拍过《受益人》,柳岩和大鹏主演,讲述走投无路的小人物,试图杀人骗保,事到临头良心未泯幡然醒悟的故事。这部电影也不错,除了故事时间是个BUG(男主在七天时间里完成了常人至少七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当然电影里的时间也未必得是现实时间,而且柳岩和大鹏奉献了最好的表演。尤其难忘的是,柳岩面对摄像头,说出自己真实想法和真实年龄的那两段,那是全片的精华。
所以,故事的道德,不一定建立在艺术的完美之上,艺术不完美的电影,也一样有道德的机会,有闪亮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