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能源利用仍然存在着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生态环境压力大的主要问题,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作为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标主要依靠工业领域。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中国,工业是主要的耗能领域,也是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
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耗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 ,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 30% 左右。除了生产工艺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外,工业余热利用率低,能源( 能量)没有得到充分综合利用是造成能耗高的重要原因,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 33% 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 ,至少 50% 的工业耗能以各种形式的余热被直接废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因此从另一角度看,我国工业余热资源丰富,广泛存在于工业各行业生产过程中,余热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 17% ~ 67% ,其中可回收率达 60% ,余热利用率提升空间大,节能潜力巨大,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又被认为是一种“新能源”,近年来成为推进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内容。
余热回收利用是指将工业过程产生的余热再次回收重新利用。主要技术包括热交换技术、热功转换技术、余热制冷制热技术。余热资源属于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或可燃物料转换后的产物,或是燃料燃烧过程中所发出的热量在完成某一工艺过程后所剩下的热量。按照温度品位,工业余热一般分为 600℃ 以上的高温余热,300 ~ 600℃ 的中温余热和 300℃ 以下的低温余热三种; 按照来源,工业余热又可被分为: 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化学反应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以及可燃废气、废料余热。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余热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余热发电是利用生产过程中多余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余热发电不仅节能,还有利于环境保护。余热发电的重要设备是余热锅炉,它利用废气、 废液等工质中的热或可燃质作热源,生产蒸汽用于发电,由于工质温度不高,故锅炉体积大,耗用金属多。用于发电的余热主要有:高温烟气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废气、废液余热,低温余热(低于200℃)等。此外,还有用多余压差发电的;例如,高炉煤气在炉顶压力较高,可先经膨胀汽轮发电机继发电后再送煤气用户使用。
目前,中国仍有将近一半的工业能耗没有被利用,余热资源平均回收利用率较低。低温余热发电利用技术可行,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的同节能、环保效果显著。环冷机低温余热发电是一项利于环保、利于企业节能的项目,在国内的很多钢铁厂都得到了应用。
工业余热资源具有多形态、分散性、行业分布不均、资源品质差异较大等特点。钢铁、水泥、玻璃、合成氨、烧碱、电石、硫酸行业余热资源丰富,其中余热资源开发利用量超过1000万吨标准煤的有钢铁、合成氨、硫酸、水泥4个行业。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现阶段,中国一次能源利用率约为3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着巨大的能源浪费。余热发电是一种可持续发电的资源,不受环境限制。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如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轻工等余热余压资源丰富行业。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可回收余热总资源平均值约13亿吨标准煤,在2021年,我国的可回收的余热资源规模在17.66亿吨标准煤,但是实际用于发电的大致在5.03亿吨由此可见,我国余热资源利用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从余热发电的产值来看,2020年约5844.72亿元,同比增长7%;2021年约6036.48/亿元,同比增长3.2%。
余热回收利用市场未来投资前景
这是由于2021年疫情得到控制后,我国工业迅速恢复产能,带动国家经济发展,促进能源消耗,2021年我国能源消耗在52.4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左右;另一方面原因则是,我国的余热发电本身也在发展,资源回收率在不断提高,共同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整体来看,余热发电行业的市场前景也较好。
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国余热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